close
11905804_1744065439160809_2991360847177201746_n.jpg  
 
還以為看第二遍的時候會稍微免疫一點,誰知道該哭的畫面一出來,那眼淚還是會給他自動的流下來耶,我的眼睛你也太自己自己了吧。
 
在講這部電影之前,先讓我耽誤一點篇幅,把畫面倒轉回今年1月中,那時正在計畫爬完同禮部落後順道來個花東小旅行的我,一直在為找不到港口部落附近的住宿點而煩惱,幾天後突然在網路上發現有一間咖啡店可以住宿,這間咖啡店就是「MIMA'AN瀰漫」,也就是前幾年在爬阿朗壹古道回程時造訪過的升火工作室,於是馬上傳訊息訂了一晚的住宿。
 
前一天下山後先在花蓮市住一晚,晚上騎著機車到了阿之寶的新家,在二樓的角落裡發現了一部紀錄片,不,應該說是它吸引著我走過去,這部紀錄片就是「海稻米的願望」,當下看到的時候心中感到非常驚訝,因為去年底曾經在Pulima藝術節展上看過米粑流的影片,當時對於阿美族的米粑流精神及舒米‧如妮這個名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(我承認是因為跟舒米恩的名字很像),沒想到竟然有拍成紀錄片,然後看到導演勒嘎‧舒米的名字,心想不會這麼巧吧,上網查了一下,原來故事的主角就在我明天要去住的地方。
 
隔天坐公車到瀰漫咖啡,見到了勒嘎及舒米姐,但由於只待一晚,而且本人害羞內向,所以只在晚上跟勒嘎簡單聊了一些,從簡短的談話內容中,已深深體會到他們守護土地的意念,而那次跟舒米姐只是短暫地問候而已,隔天起床時她已出門工作,我也繼續行程前往靜浦,於是沒有見到面,後來在原民台的「SPI’向前走」節目錄影時,聽完舒米姐的演講後,才更深一層了解她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。
 
以上就是我跟舒米姐母子倆認識的過程。到達港口的那天下午,我騎著從瀰漫借來的淑女車,沿著台11線一路往南騎,出發時已近傍晚,並沒有騎多遠,就騎到新長虹橋上而已,但一路上也去了港口國小、港口部落、聚會所等地方,一路上雖然只遇到幾個小朋友,不過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在那兩天應該都有到過。其實我要講的就是,因為實際踏在那片土地上,遇見過那邊的人,所以這部電影給我帶來的感受或許會更深一點。
 
好的,該來開始聊一下電影了,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這是一部蠻好哭的電影了,電影一開頭就秀出大概是「部分劇情根據真實事件改編,但劇中人物、姓名等皆為虛構」的字幕,其實我認為應該是「劇中人物、姓名雖為虛構,但這部電影就是真實事件」,土地被炒作販賣恣意開發是真實的,隔代教養是真實的,新聞綜藝化是真實的,政府部門互踢皮球是真實的,醫療資源不足是真實的,怪手毀壞農田是真實的,但也不要忘記,大海及海稻田的美麗是真實的,部落的人情味跟互助合作是真實的,守護土地的決心是真實的,我是Pangcah的認同感也是真實的。電影的劇情並不複雜,但由於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們周圍的真實事件,才會如此的感動人心。
 
這部電影也放了很多梗進去,有詼諧的、政治的、時事的,讓觀眾在擦眼淚的空檔還可以稍微放鬆思考一下,在這麼多的梗當中有些是非常直白明顯的,但有些卻是一閃而逝,要有敏銳的觀察力,甚至還需要看個兩三遍才會發現的,關於這些,我把我發現到的整理出來列在後面的延伸閱讀區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稍後再看,大家也可以提供我沒發現的唷。
 
好,先來岔題談一下這部電影的配樂,配樂是由出身台東都蘭部落阿美族鬼才偶像歌手舒米恩所製作的,他替電影創作了全新的主題曲及片尾曲,兩首歌的風格迥然不同,但一樣動聽,其餘在電影中使用到的除了舒米恩的之外,還有女主角阿洛的歌曲,雖然有些歌曲在之前他們出的專輯及演唱會上都聽過了,但這次搭配上畫面,帶給我的又是另外一種不同的感動,聽到哈旺大哥跟小朋友合唱兩種版本的德納斯(沾醬歌),更是讓我會心一笑,不過聽到自己熟悉的歌也有壞處,就是眼睛在看螢幕的同時,嘴巴也會不由自主地唱起來,這樣有點給他很累餒。
 
終於來到最後一段了。這部電影的第一幕,就已經明白地告訴觀眾這部片的核心,就是「土地」。土地代表的並不只有其上有形的動植物、土壤、微生物、水資源而已,還有文化、語言、技術、民情、歷史等,這些在這塊土地上發展出來的無形資產。沒有了土地,也等於沒有了家,部落也就不成部落,這個部落的文化歷史也真的只能從書籍或是在博物館中看到而已了。當然,這種事情也不只發生在原住民的土地上,全台灣各地都正面臨著這種危機,當土地賣了,沒有家了,還能回到哪去,你的部落(家)在哪裡?
 
7月在台北電影節看完首映後,散場時遇到電影中飾演阿公的許金財faki,合照時他握著我的手連說了兩遍,他真的很擔心土地賣掉了,部落就不是部落了。想起2月的時候,舒米姐曾跟我講過同樣的話,而都蘭的巴奈faki上個月在環保署前也是一樣這麼說。土地啊,真的是要好好守護的!
 
延伸閱讀區:
 
1. 巴奈、Nakaw、Sera
 
這分別是片中阿洛飾演的女主角、姊姊跟弟弟的族名。巴奈是稻穗的意思,而Nakaw跟Sera則相傳是阿美族的祖先,大洪水之後,從Cilangasan(貓公山)下到奇美,生下的四個後代分別搬到不同地區,繁衍出世世代代的阿美族人。
 
2. Nakaw跟Sera就讀的國小
 
如果仔細看,在Nakaw穿的運動服胸口有國小的名字,是「港浦」國小,這應該是故事發生地「港口」部落及「靜浦」部落中各取一字組合而成的。
 
延伸閱讀 大港口事件
 
http://210.240.125.35/citing/citing_content.asp?id=3973&keyword=%A4j%B4%E4%A4f%A8%C6%A5%F3
 
3. 修復水圳困難多
 
片中集合部落眾人之力,成功地修復荒廢多時的水圳,這段過程在電影中只有短短幾分鐘的時間而已,但實際上卻是困難重重,而水圳修復後採用傳統的分水孔來管理,如果想要了解這段艱辛,可以去找「海稻米的願望」這部紀錄片來看唷。
 
延伸閱讀 海稻米的願望 老人家的希望
 
http://www.newsmarket.com.tw/blog/42459/
 
4. 傳統的三角網捕魚方式
 
片中一幕聖雄凌晨時在溪邊捕魚,用的是「三角網」,那是阿美族人自古流傳至今的人力捕撈法之一,三角網如何操作,請往下看。
 
延伸閱讀 那是什麼?阿美族討海人的「神秘三角」
 
http://goo.gl/20vZlT
 
5. 山海鄉鄉長
 
鄉長是由旮亙樂團的團長少多宜老師所飾演,他私底下人很好喔,片中他穿的背心上有寫出他是「山海鄉」的鄉長,為什麼是山海鄉呢?
 
延伸閱讀 部落的山海劇場
 
http://goo.gl/3evUCX
 
6. 花東偏鄉的醫療不足
 
片中阿公昏倒時,先送到地區診所,然後才轉送到門諾醫院,從港口到門諾需1個多小時的車程,還有許多偏遠面臨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。
 
延伸閱讀 社團法人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
 
http://www.arksunshine.org/
 
7. 花東體育人才流失
 
Nakaw在學校被台北來的體育獵人發掘,通過測試畢業後要離家到台北就讀國中,這也反映出目前花東體育人才被西部、北部學校挖角的現況,好不容易媽媽返鄉了,女兒卻要離開家鄉。
 
延伸閱讀 外縣市挖角 偏鄉難留人才
 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50627000451-260107
 
8. 台東縣幫花蓮縣背了黑鍋?
 
有注意到擋車妹的新聞出來時,左下角的地區是寫台東縣嗎?明明是在花蓮縣發生的事,幹嘛讓黃先生幫傅先生背黑鍋呢?黃先生自己身上的鍋子都背不完了耶。
 
延伸閱讀 台東縣府四度敗訴 法院:美麗灣復工違法
 
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110008

 

arrow
arrow

    wha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